2012年7月16日 星期一

摘錄戚建海先生所著──淺談太極拳之火侯

        太極拳和太極煉丹術本是孿生兄妹,太極煉丹術並無奇術,由現在的太極拳過渡到太極煉丹術只需在運行軌跡上稍加變動即可。首先要探索「太極之先,天地根源」之淵微。尚要掌握「陽輕陰重」和「退柔進剛」內勁心法的修煉方法。更要準確地掌握「動靜之機」──火候的時機。所謂火侯,是指行功走架時,修練內丹的火侯。

        體現進火時火力強弱和時間的長短,是對火侯季能掌握的程度和程序。火侯有武火與文火之分,如說動靜;動為武火,靜為文火。說陰陽;陽為武火,陰為文火。說剛柔;剛為武火,柔為文火。說進退;進為武火,退為文火。由此可見,我們在行功走架時若能掌握火侯時間的長短與強弱,方知火侯之真義。

        如清初蔣發先師《太極拳功》云:「靜而始動,動而至靜,動靜相因‧‧‧‧學者不二法門也。」又如清初先師邢喜懷《太極拳說》曰:「動之始則陽生,靜之始則柔生;動之極則陰生,靜之極則剛生。陰陽剛柔,太極拳法,四肢義通」。再如趙堡太極拳明師陳清平在《太極拳論解》中也說:「此氣動而陰陽分,此氣靜而陰陽合。『動靜有機』,陰陽感知。」可見我們在行功走架時,若能正確掌握「動與靜」、「柔與剛」、「陽輕與陰重」和「退柔與進剛」等內涵,方能掌握火侯的真諦。

        所以,元明張三豐祖師語重心長地告誡後人說:「火侯功夫本自然,能通此妙即神仙。五行攢簇盜天地,八卦循環怍聖賢」。倘若我們在行功走架時,不能正確地掌握火侯的老與嫩、強與弱和時間的長與短等,或修練方法不當,即使修煉終生,曠日費時,也是難以凝結內丹的。故當今海內外太極拳愛好者,真正能夠凝結內丹〈即參悟玄機〉進入道境者,如鳳毛麟角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