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套太極拳小架,乃是陳家溝陳氏十五世拳師陳清萍所改編,據陳應德老師 的解釋,小架者,是小圈也。與老架之圈大開大展頗有不同。因為陳清萍中年以 後居住在趙堡鎮,所以亦稱趙堡架,我家住在徐堡鎮,距趙堡鎮廿里,距陳家溝 廿五里,都在我們莊的東南方。清平老門徒甚廣,照我的師承系統來說:陳清萍 傳李景延、李景延傳楊虎、楊虎(字書文)傳陳應德。陳應德老師是民國十四年 八月起到舍下教拳,每月一次,每次約以一週為限,這樣的我們學了三年。
到了民國十七年下半年,我們的地方秩序亂了起來,紅槍會遍地都是,情勢 非常惡劣,所以我們這套拳架無法再繼續學下去了,拳術一道全憑苦工磨練,才 能有成就。向我這樣又笨又懶的人,老師不來了,我也不練,所以三年就學了一 套空拳架,其他一無所得。後來我們家鄉越來越亂,我在家感覺很不安靜,遂於 民國廿二年春天到了鞏縣,由友人介紹在兵工廠謀求一職,就此在鞏縣住下來。
據陳應德老師所云,李景延先學於陳仲甡,後學於陳清萍,楊虎幼年曾在陳 清萍處學過清萍老故世後又學於李景延。到我家來過的,有楊虎師祖與謝功績、 王立賢、王立喜三位師叔,他們的架都練給我看過。其中除楊師祖外,就謝的功 夫最高。當陳老師不來教的時候,謝很願意繼續教下去,他說他手中有一本太極 拳譜,我若繼續學下去,他願意把太極拳譜送我。因為當時的情況實在無法繼續 學下去,所以拳譜也沒有給我,謝師叔又是先從李景延處學的,李去世後,才又 向楊學,所以他的架與陳和二王的架勢不同地方很多,其餘楊師祖與陳師和二位 王師叔的架都是一樣的,惟功力之高低就有天壤之別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