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部落格裡,看到有君無忌與輸七元兩位先生,在討論先師晉讓公的傳承問題,我想在他老人家的自述裡,已經說得很明白了,而這篇自述是在他八十歲生日,我們幾位弟子集資聘請錄影專業人士,在中鋼大禮堂的舞台上錄的,為了將這一套即將絕傳的正宗太極拳留下存證,所以要求老師寫一段前言,自述學這一套拳的經過,放在錄影帶的開頭,原本準備一招一式較為複雜的單獨動作,請老師一一演練錄影留存的。但是由於在錄影的前兩天,師母在家中摔倒跌斷手骨,老師不放心師母一人在家中,而推手的部分也只是概略錄了手法,現在想來沒有系統的整套錄影十分可惜。
老師生前對學拳的經過說了很多次,我們學生也問了很多次,他說:當時老一輩的人都知道當時楊虎在懷慶府一帶功夫好、武德好,是出了名的,功夫上其次是謝公績,再次之是陳應德,但是大家也都知道謝公績個性不好,教拳沒有耐性,與學生比畫出手見紅。但是陳應德功夫雖不如謝,但陳比較會教,也有耐性,所以老師的父親商請陳應德到村子裏,教八位學生,而楊虎、謝公績偶而到村子裏巡場一下,楊虎只有一次真正表演全套架子在一張八仙桌上,讓徒孫觀看,老師說那次楊虎師祖表演對他影響深遠,動作和陳應德的拳架一模一樣,雖然在八仙桌上,動作一招都沒省,但是那種神情、那種神妙,讓人永生難忘。
楊虎是不會直接指導徒孫的,謝也不會在陳的場子裡指導學生的,謝公績是在三年後,北方時局已亂,陳應德不能再到村子裏來教拳後,謝想把老師收為弟子並要給他一本拳譜學另一套,但是老師說他怕謝的個性不好,不光是捱打,也學不到東西,所以沒跟謝學,不久就離開家鄉到外地工作了。
早年當我還是小學生時,每天上、下學必須要經過老師家,我與老師家在一排,但隔了一棟,老師家在東,我家在西,中間一棟有八家,相距約一百五十公尺,那時老師每天早上走路到兵工廠上班,拿一把傘,拎個便當,頭戴圓形塑膠國父帽,彎腰駝背的利害。
民國五十五年我上高中時,卻沒有駝背了,當時也沒有注意,也沒在意為什麼,根本不知道他會太極拳,還是個高手,老師在練拳時都會把窗簾布拉上左右鄰居都不知道,只是聽家父提及知道村子裏有一些武術高手。直到真正入門學習,才知道太極拳這一門武藝與平日所知道的太極完全改觀,這也是一種緣分和福份,讓這三十多年能保持健康的身心從事工作,前後跟隨老師身邊十五、六年親炙老師的武藝和武德,所有從學的弟子們都推崇和效法效法。
另外,在兩岸開放後,陳逸民師兄曾親赴趙堡,尋到楊興靖並錄了三套楊打的架子〈三角架四角架活步方圓架〉,回到台灣到老師家,放給老師及幾位師兄弟看,套路絕大部分都一模一樣,少數一兩個動作稍有變化,其實所謂三角、四角,是初學者動作畫不圓,先從一個圓圈分解成三個或四個動作學起,而不是另有一套架子,別弄擰了,據陳師兄說:楊興靖自己在家中練的就是活步方圓架,也就是忽雷架,也是忽靈架,是相同的一套架子。